《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组召开教学研讨会

发布者:王瑞芳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0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组在普照楼316会议室召开教学研讨会。会议由该教研组负责人张维伦主持,赵雨鑫、罗淑雯两位主讲教师做了教学片段展示,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张小明教授做了总结。此次教研会就教学重难点、期中考试安排和过程性考核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讨论。

针对本学期教学周数的变化,张维伦对该课程的重难点进行了说明,他强调指出“教学要按照期初统一的进度安排,结合各自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合理统筹,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教学中出现念稿式的满堂灌现象。”思政课教学的“老兵”姬长军教授从自身几十年的从教经验出发,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后的历史条件。大家在讲授关键知识点上,问题逻辑不可缺少,要突出课程的政治属性,把握精神实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理‘讲透’,让学生‘学懂’。”从本学期教学周的情况,按照进度计划表,大家一致同意期中考试涉及的知识范围为第一至第四章,拟安排在第九周进行课后线上考试。此外,大家还从平时成绩的构成、课堂表现的考核办法、作业要求等进行了讨论。



教研组的年轻教师赵雨鑫和罗淑雯分别做了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教学片段展示。学院教学督导杨丽娥副教授对她们的展示进行了点评,并对她们所展示的知识内容、逻辑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小明教授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遵守院校两级相关规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关重大,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新时代条件下教师的基本素养,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理论素养和高尚的人格素养。张小明强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魅力彰显,是时代变迁条件下的实践成果,针对不同专业要有不同的侧重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在教材的逻辑体系下融入一些生动的事例,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图文/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