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学院全体党员、思政课教师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全会精神与学院工作结合起来,11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普照楼316开展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与理论研讨活动。会议由学院党支部宣传委员赵杰主持。
首先,党支部书记章娇娜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与学院思政课教学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好理论阐释工作以及及时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中。章娇娜带领全院教师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七个聚焦”和“六个坚持”等内容,同时,她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做了重点阐释,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等内容结合实际进行了重点学习。章娇娜指出,在《决定》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分,明确了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义,并把相关精神要义融入教学实践中。
随后,全院教师一起观看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课程中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视频。
最后,各课程负责人就如何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义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发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负责人刘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绪论部分新时代理论的更新,要融入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理论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孙海英从大历史观为切入点,提出二十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等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负责人章娇娜主要从改革的重要作用、坚持系统观念等角度谈了如何融入的问题,也有老师从原理课程第三章内容“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做了具体的融入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胡友仁老师指出该课程教学已经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更新与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袁国华老师提出《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结合度非常强,需要多做理论挖掘,提升课程讲解的深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图文)